2.骨關節炎 對于40歲以上的人群,特別是年過半百的中老年,有時候腰痛常與脊柱的關節炎有關。除了四肢那些我們可以在體表觸及的大小關節,如髖關節、膝關節、肩關節等,脊柱也有許多我們無法在體表看到的關節,臨床醫生習慣稱之為“小關節”。到了一定的年齡階段,腰椎間盤退變導致其高度的降低,椎骨與椎骨之間的軟墊質量下降,脊柱后方的這些小關節長期處于一種非生理的負荷狀態,類似于膝關節缺少了半月板的襯墊。關節的骨面直接接觸,過度受壓,逐漸出現了增生,肥大等形態的變化,嚴重者關節畸形,臨床表現為背部僵硬,疼痛。有時甚至出現錯位的情況,會導致非常尖銳的疼痛,患者感覺到“腰像斷了一樣,無法支撐體重”。這種退變,也會導致人體的代償,像椎體的肥大,骨刺的出現等,都是一種“自穩定”的結果。這一類疼痛,50~60多歲的人最多,等到新的穩定建立,如大量的骨刺生長,這類疼痛往往會緩解,這也是為什么70~80多歲的人群很少有這一類疼痛的原因。相對而言,肥胖的人群出現這些這些疼痛較早,也比較頑固。 3.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 椎間盤突出是我們聽到的與腰痛最密切的一個名詞,還常常與坐骨神經痛有關。確實,椎間盤突出癥是人類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正常的椎間盤像一個充氣的輪胎,周圍是一圈非常堅韌的像橡膠樣的纖維環,被其包裹在中間的被稱為髓核的東西是一團非常柔然的物質,含有大量的水分,起到的作用像輪胎里的空氣一樣,維持著椎間盤的張力,避免輪胎橡膠――纖維環不受磨損。年齡、外傷等因素導致的老化使得椎間盤脫水,逐漸像癟了氣的輪胎,最后橡膠圈(纖維環)破損,髓核由于“爆胎”而突出。突出的髓核會壓迫坐骨神經和支配腰部的神經,導致下肢的疼痛,麻木和腰痛。與骨關節炎一樣,這其實也是人生衰老、退變的一種形式,只不過表現得比較急劇一點,而且常常與激烈運動或是搬動重物有關。涉及的人群也往往在生命更為活躍的30~40歲左右的階段。 共3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