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肝功能檢查 輕度脂肪肝,肝功能基本正常。中、重度脂肪肝,表現(xiàn)為ALT、AST中、輕度升高,罕見高度升高。一般肥胖性脂肪肝ALT高于AST,反之,酒精性脂肪肝AST高于ALT;血清膽紅素異常;80%以上血清膽堿酶升高。
二、血清脂質(zhì)分析 中性脂肪、總膽固醇、游離脂肪酸等均可升高,尤其是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升高,最有診斷價值。約54%病例膽固醇升高,但血清膽固醇濃度與肝組織活檢肝內(nèi)脂肪量無關(guān)。
三、肝活檢 肝的活檢是診斷脂肪肝的金標準。提倡在B超的引導下進行肝穿刺,以提高穿刺準確性,最大限度地減少肝臟損傷。但因其創(chuàng)傷性,有一定的危險性,較難為病者接受。目前多作鑒別診斷之用。脂肪肝活檢標本可見:鏡下可見肝細胞脂肪浸潤,脂肪球大者可將細胞核推向一邊,整個肝細胞裂可形成脂肪囊腫。肝細胞壞死及炎癥反應(yīng)輕微或無。
雖然肝穿刺危險性不大,但肝臟畢竟是一種重要器官,必須嚴格掌握適應(yīng)證與禁忌證。尤其下列情況作為肝活檢的禁忌:重度黃疸,大量腹水和有凝血機能障礙者;充血性肝腫大;右側(cè)胸腔及下膈下有急性炎癥者;疑有肝包蟲病或肝血管瘤者。
四、肝臟B超檢查 應(yīng)該說肝臟B超檢查,具有經(jīng)濟、迅速、準確、無創(chuàng)傷等優(yōu)點,目前列為脂肪肝首選檢查方法。 1.彌漫性脂肪肝B超表現(xiàn) 肝實質(zhì)近場呈點狀高回聲,且肝回聲強度大于脾腎回聲,稱為“亮肝”;肝遠場回聲衰減;肝內(nèi)血管顯示不清或纖細。 2.局限性脂肪肝B超表現(xiàn) 肝內(nèi)強回聲實質(zhì)性,出現(xiàn)邊緣清晰的弱回聲區(qū),呈類圓型或斑片狀,但無腫塊效應(yīng),無血管繞行或中斷,甚至可見門靜脈正常延伸入該區(qū)。局限性脂肪肝易誤診為肝內(nèi)腫瘤。
五、CT和MRI CT對診斷脂肪肝的準確性高于B超,對脂肪肝有診斷、分型、量化及鑒別論斷的意義。尤其對局限性脂肪肝,能更清楚地與肝癌、肝血管瘤、肝膿腫等相鑒別。但其價格較高,而MRI價格較CT更昂貴,對脂肪肝的診斷優(yōu)勢不明顯。
CT和MRI表現(xiàn) 在CT上脂肪肝所累及部位的密度變低,一般在35HU以下,密度常接近于水或低于水的密度。正常人肝臟CT密度一般高于脾臟,一旦肝臟CT值低于脾臟,則可認定肝臟CT值較低。脂肪浸潤肝臟可見清晰肝血管影,呈“枯樹枝狀”,增強后血管影更清楚。彌漫性脂肪肝者,一般較為均勻。局限性脂肪肝多見于肝右葉,尤以后段多見,病變區(qū)肝較飽滿,密度不均勻減低,境界模糊不清;增強后病變區(qū)密度不均勻增強,其中可見血管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