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患者既往是否知道自己患有肝病,也無論就診時肝功能化驗ALT是否正常,一些化驗可提示您可能已有肝硬化。 (1) 末梢血化驗:當患有肝硬化時末梢血檢查最突出的變化是白細胞和血小板的降低,部分患者還合并血色素的降低,常見白細胞(WBC)低于4.0 X 109/L,血小板(PLT)低于100 X 109/L,血紅蛋白(Hb)低于120g/L。 (2) 肝功能:白蛋白(A)降低,<35g/L,球蛋白(G)升高,大于40g/L,A/G倒置,即A/G小于1.0,總蛋白也可降低小于60g/L。 (3) 蛋白電泳:除白蛋白降低外,r-球蛋白百分比升高。 (4) )凝血酶原活動度,(PTA)降低,肝硬化者PTA有不同程度下降,病變嚴重程度與PTA的降低呈正相關關系,嚴重者PTA低于40%。 (5) 黃疸者,可有r-GT(轉肽酶)、AKP(堿性磷酸酶)的升高。 B型超聲波對診斷肝硬化有那些幫助? B型超聲在肝硬化的診斷方面可提供重要的資料,通過B超下肝臟形態學改變和門脾靜脈的寬度可了解患者是否存在門脈高壓,門脈高壓是肝硬化診斷中必備條件之一。肝硬化常見的B超改變有: <1> 肝臟:肝臟體積多數早期縮小,常為右葉縮小,左葉和尾葉增大,即表現為肝各葉比例失調。肝表面不光滑,呈紋狀波浪狀。肝實質不均勻,光點粗亮,少數可見結節狀改變。肝內血管模糊,變窄。門靜脈增寬大于1.2cm,越寬提示門脈壓力越高。 <2> 脾臟:脾臟腫大,體查不能觸及脾臟,但B超可見脾厚度增加,男性大于4.-cm,女性大于3.5cm. <3> 腹水:若肝硬化有少量腹水(少于1000ml),體查測不出移動性濁音,但B超可見到腹水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