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國肝硬化和肝細胞癌的主要病因。肝硬化會出現腹水、肝性腦病及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等一系列嚴重并發癥,而乙肝所致的肝硬化及乙肝病毒本身可以導致原發性肝癌,每年約25-30萬人死于乙型肝炎相關性疾病。慢性乙肝綜合治療 目前對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采用綜合治療方法:抗病毒、免疫調節、抗炎、改善肝功能、抗肝纖維化。對于剛感染乙肝病毒的患者,理想的抗病毒治療可以降低病毒復制水平,從而間接抑制肝臟炎癥、改善肝功能和病理變化,防止進入慢性期,肝纖維化的步伐可以被阻遏。對于已是慢性肝炎的患者,肝纖維化機制一旦啟動將主動進展,理想的抗病毒治療雖可以減輕病毒對免疫系統的激活而造成的肝損傷,對肝纖維化程度可不再“火上澆油”,但要“釜底抽薪”逆轉肝纖維化治療。所以,合治療可能使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期望壽命延長。積極抵抗肝纖維化 肝纖維化是慢性肝炎發展到肝硬化必然經過的中間階段,與肝硬化是量變到質變的關系。 在肝纖維化有一個病理改變相當重要,那就是肝竇毛細管化。肝竇是肝臟內一種特殊的毛細管,在正常情況下管壁上有許多孔洞,血液中含有的營養成分可以通過這些孔洞營養肝竇周圍的肝細胞,肝細胞也通過這些孔洞將合成的白蛋白等物質和排除的廢物送入血液。所謂肝竇毛細管化,其實就是在肝竇的孔洞上覆蓋了一層纖維組織,使之密封,成為真正的毛細管,肝竇變細,血流減少,肝臟微循環發生障礙。此時肝竇內血液不能通過孔洞和肝細胞發生物質交換,既不利于受損的肝細胞得到足夠的營養修復,也不利于吸收在血液中的藥物使之與肝細胞接觸而發揮作用。因此,通過積極抗肝纖維化治療,改善肝纖維化和肝硬化病人肝內微循環,恢復肝竇孔洞結構和加強血液與肝細胞之間的物質交換,對于肝病治療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慢性肝炎肝纖維化患者抗病毒治療時,因肝竇毛細管化影響血液中抗病毒藥物與肝細胞的接觸,可能是抗病毒治療效果不佳的一個原因個。如果這些患者在抗病毒治療以前或同時抗肝纖維化治療,幫助血液中的抗病毒藥物能進入肝細胞,則可以提高抗病毒的療 效。 由此可見抗肝纖維化治療應當盡早開始,即使患者不適合抗病毒治療或不愿意抗病毒治療,也應抗肝纖維化治療。如果抗病毒治療無效,更只能抗肝纖維化治療了。即使病毒復制被抑制了,往往仍需要抗肝纖維化治療。所以國際學術權威漢斯•鮑勃曾告戒我們:“誰能預防或減輕肝纖維化,誰就能醫治大多數慢性肝病。”活血化瘀阻肝硬化 肝硬化在中醫學中屬“癥積”的范圍,在中醫最早的經典著作《黃帝內經》里,就認為“癥積”是“津液澀滲,凝血蘊里而不散,積皆成矣”,也就是說人體在某情況影響下,體內正氣虧虛,津液減少,血液流動緩慢,容易引起血瘀,天長日久,癥積就形成了。要想不讓癥積形成,早期治療一是要扶助正氣,二是要活血化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