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纖維化不是病名,而是一個病理概念。幾乎任何能造成慢性肝損害的病因都可導致肝纖維化。也就是說,慢性乙肝、慢性丙肝、脂肪性肝炎(酒精性或非酒精性)、免疫性肝病、血吸蟲病、藥物性肝病等都可以引起肝纖維化。在各種致病因素作用下,肝細胞變性壞死,釋放出一種稱為細胞因子的生物活性物質,細胞因子激活肝臟內的星狀細胞,經過復雜的病理生理過程,使細胞外基質大量生成并在肝臟內沉積,導致肝纖維化。肝纖維化使肝臟結構發生改變,肝細胞的血液供應等受到影響,肝臟功能逐漸喪失,最終發展為肝硬化。在20時機70年代之前,人們認為肝纖維化無藥可醫,且不可逆轉。20 世紀80年代之后,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肝纖維是肝臟受損后機體在修復過程中纖維組織在肝組織中過度沉積的一種可逆病理現象。這一認識,成為推動肝纖維化治療研究的重要動力。由于肝纖維化是慢性肝病發展為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進而導致患者完全喪失生活能力和死亡的中間過程,因而在沒有有效的抗病毒、控制肝臟慢性炎癥方法的情況下,積極治療肝纖維化,使之逆轉或延緩其發展,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患者預后,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