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是現代醫學病名,有統一的診斷標準。因為中醫沒有肝癌病名,所以目前確診肝癌還是由現代醫學的方法完成。如采用西醫療法,則不必進行中醫診斷;如需要采用中醫的方法治療,則必須進行中醫的診斷。中醫診斷的意義不在于為肝癌 定名,而是辨明病人的“八綱”屬性,即陰、陽、表、里、寒、熱。 虛、實,作為治病立法的依據,從而為所立之法選擇合適的方劑,并決定采用哪些中藥。 如果病人口渴而能飲水,喜冷飲食,煩躁,小便短少而黃 赤,大便秘結,脈數,屬于熱性癥候;如果口不渴或假渴而不能飲水,喜飲熱湯,手足厥冷,小便清長,大便溏泄,脈遲,則屬于寒性癥候。如果病人無汗,腹脹不能緩解,疼痛拒按,病程短,稟賦厚,脈實有力,則為實證;如果多汗,腹脹有時可以緩解,疼痛喜按,按之則疼痛減輕或停止,病程長,稟賦弱,脈虛無力,則為虛證。 如果病人發熱,惡寒,頭痛,鼻塞,舌上無苔或苦薄白,脈 浮,是為表證;如果發潮熱,惡熱,腹痛,口燥,舌苔黃黑或白厚而干燥,脈沉,是為里證。至于辨病之陰陽,含義較廣。一般來說,熱者、實者、表者 為陽;反之,寒者、虛者、里者為陰。肝癌病人可根據以上征候辨明其“八綱”屬性,從而予以辨證論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