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種常見的病毒性肝炎,在世界范圍內廣泛流行,是歐、美、日本等國家導致肝硬化和肝癌的最主要病因,也是我國輸血后肝炎的主要病因。全球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約為3%,即感染人群約有1億7千萬。在我國人群中抗-HCV陽性率約為3%,因此,估計我國的抗-HCV陽性人群約有4千萬,而且抗-HCV陽性率隨年齡的增加有增加的趨勢,每10歲約增加0.3%~1.0%,30~40歲年齡段抗-HCV陽性率最高。 據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消化內科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林森教授介紹,丙肝的主要臨床特點是在感染后極易慢性化,約75%~80%的急性丙肝患者轉為慢性感染,其中大多數人發展為慢性肝炎。據估計,經過10~20年的慢性病程后,至少20%的患者發展為肝硬化。據日本和美國對輸血后丙肝患者隨訪10~29年,發現35.1%~51%的患者發展為肝硬化,10.6%~23.4%發展為肝癌,死于肝病的占15.3%。 對丙肝的認識存在三大誤區 林教授告訴記者,目前,大部分人包括許多醫生對丙肝的認識不足,主要存在三種誤區:一是認為丙肝沒有乙肝危害大,用不著多加防范。其實不然。二是認為丙肝患者少。因為丙肝檢查并不在常規體檢的范圍內,所以很容易漏診。另外,有三分之一的丙肝患者轉氨酶并不高,但是這并不代表丙肝患者少,只是沒有發現而已。三是丙肝主要是輸血傳染。這是一種傳播誤區,其實還有一半丙肝患者并無輸血史。林教授說,慢性丙肝的重要臨床特點之一是感染后癥狀輕,進展速度慢,肝功能指標多為正常或輕度異常,不易被患者或醫生發現,因而在社會上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隱匿的、未被診斷的慢性丙肝人群,也形成了一個極具危險性的隱匿的傳染源。 如何避免感染丙肝 就目前來看,丙肝的預防尚無疫苗可用,這是因為HCV的基因變異性較大,體內產生的中和抗體難以應付不斷出現的大量的新的病毒準種。因此。目前丙肝的預防重點在于保護易感人群、切斷傳播途徑、早期診斷和治療已感染HCV的患者(即傳染源)。 具體措施有:取締職業獻血員,醫務人員慎用血制品。推廣一次性使用的注射器,醫療器械如內窺鏡、手術器械、牙科鉆、針灸針等要嚴格消毒,確保可以殺死HCV。男性使用避孕套對防止HCV的性傳播有很好的作用。如育齡婦女為丙肝患者,最好先進行抗HCV治療,待疾病痊愈或控制良好時再懷孕生育,有助于減少母嬰的垂直傳播。 丙肝有治愈的可能 在治療問題上,林教授告訴記者,只要發現丙肝病毒,我們主張積極治療,而且丙肝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乙型肝炎。目前,國內外公認的最好治療方案是干擾素和病毒唑(利巴韋林)的聯合治療,可以使多數急性丙肝和40%以上的慢性丙肝患者肝功能長期正常,HCV RNA長期陰性,癥狀完全消失,達到治愈或接近治愈的效果。 丙肝早發現早治療極為重要 我國有丙肝抗體陽性患者近4000萬,其中50%~85%的急性丙肝感染者可發展成慢性丙肝。醫生指出,與乙肝相比,丙肝癥狀比較隱蔽,更容易被忽視,很多病人在出現肝硬化甚至發生肝癌時,才發現早就患有丙肝。因此,丙肝的早發現和早治療極為重要。 如何才能早知道自己是否患有丙肝呢?醫生建議你及時到正規的醫療機構做丙肝病毒RNA檢查便可知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