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旅游歸來,帶了一箱別人送的農家散養雞蛋,也就是所謂的“笨雞蛋”、“土雞蛋”或“柴雞蛋”。送者自然是一片熱情,告知這種笨雞蛋味道好,營養好,城里是吃不到的。
奔波幾百公里之后,我們費了好大力氣,才把各種土產搬到頂樓的家里。雞蛋被最后請上樓來,但還沒進門,就聽到老公的叫聲——雞蛋好臭啊!你趕緊看看,有多少還能吃,快快處理了吧!
于是,我花費一個多小時來處理這箱雞蛋。其實只有幾個雞蛋壞掉,但蛋殼本身非常臟,加上壞蛋們的污染,不得不把每個雞蛋都洗了一遍。打開幾個雞蛋一看,有些已經處于散黃或半散黃的狀態,有些還比較新鮮。
其實,這種情況也不奇怪。農家和雞場不同,養雞數目有限,雞下蛋的頻率也偏低。要想攢出一箱子雞蛋,總要收集十天半月。而且,農家幾乎不會把雞蛋放進冰箱,都是在室溫下保存,哪怕是如今這樣的高溫天氣。故而,笨雞蛋們的新鮮度,就會有極大的差異,一籃當中,有的很鮮,有的卻散黃甚至變壞。這種事情,我已經不是第一次遇到了。
從衛生角度來說,笨雞蛋也有兩方面的麻煩。
一則是細菌污染比較嚴重,蛋殼上的各種臟東西,如果不經仔細清洗,很容易污染廚房操作臺、容器、水池和手,給食品衛生帶來隱患。拿過雞蛋之后,應當仔細洗手才是,磕碰蛋殼的地方,也應當擦洗干凈。
二則是農用化學品污染危險較大。這些自由散養的雞在屋前院中散步,在田間地頭徜徉,經常有機會接觸農藥、化肥、鼠藥、殺蟲劑等化學用品,其危險性甚至可能高于雞場所產的雞蛋。既然在鄉村中,雞被農藥毒死的事情屢見不鮮,那么雞蛋被農藥污染的危險自然不能忽視。
相比之下,一些經過認證的綠色食品或有機食品散養雞蛋較為令人放心。這些雞蛋也不是關在籠子里面下的,其活動區域更安全,蛋殼往往還經過處理,衛生條件較為令人放心。同時,品牌雞蛋都有生產日期,有利于了解雞蛋的新鮮度。
夏季天氣炎熱,細菌活動猖獗,假如要購買笨雞蛋,建議遵守以下幾個原則:
1 少買一些,短期內吃完,或者多買后分給親友盡快食用,避免雞蛋回家之后繼續久存,發生散黃甚至變質的現象。
2 選擇自然環境好、交通流量不大、居民健康長壽的地方購買雞蛋。因為雞和人一樣,也會因為空氣污染或水污染而吸收有害物質,并留在蛋黃中。并非只要是農村的雞蛋都污染小。
3 選擇不以種田為主業、雞不會在田間地頭活動的地方購買雞蛋。因為如今種田都要加除草劑和農藥,種子往往還要經過包衣處理其中也含有農藥。如果雞吃了這些東西是很不安全的。
如果可能的話,購買最為新鮮的品牌散養雞蛋,不僅味道好,而且在食品安全方面更為放心。
笨雞蛋和普通蛋的營養差異:
據畜牧學方面的研究資料和食品測定數據,散養雞蛋和雞場蛋相比,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差異不大,維生素AD含量略低,omega-3脂肪酸比例略高,風味較豐富。至于蛋黃的顏色,則與飼料原料有關,和養殖方式無關。例如,飼料中增加青菜葉、藻類、玉米等有色原料,或特意喂一些類胡蘿卜素物質,則蛋黃顏色自然變深。所以,從營養價值上來看,重要的問題是雞吃什么,雞的生活狀態是否健康。是否農家養的笨雞蛋,并不那么重要。
如何挑選新鮮雞蛋:
首先,拿起雞蛋,感覺一下手感。相同大小,感覺比較重的是新鮮的雞蛋。或者放入10%鹽水當中,看看是否會半浮起來,沉在下面的是比較新鮮的雞蛋。用手搖一搖,內部沒有晃動感的是比較新鮮的雞蛋。
煮熟之后,新鮮的雞蛋不容易剝殼,而不新鮮的雞蛋蛋殼容易分離。輕輕磕幾下雞蛋,蛋殼和雞蛋緊貼不分開的是新鮮的雞蛋,馬上掉下來一塊或者不能緊貼的是不太新鮮的雞蛋。剝殼后,能剝出三層蛋白的是新鮮的雞蛋,只有一層的是不夠新鮮的雞蛋。切開雞蛋看,蛋黃在正中間的是新鮮的雞蛋,偏離越遠,就越不新鮮。
如果要大批買雞蛋,最好能夠隨機挑兩個打開看看。題圖照片中的這個雞蛋已經不是最新鮮的雞蛋。新鮮的雞蛋能看到長長的蛋黃系帶,這里只能看到一小團白色霧狀物質;新鮮的雞蛋能看到三層濃稀蛋清,這里只能看到兩層;新鮮雞蛋攤開時是圓形的,而這個最外層的蛋清已經散開成為不規則形狀。不過,我們日常所買到的雞蛋,如此已經不錯了!因為它的蛋黃至少還驕傲地向上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