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部重要血管損傷是一種極為危險的外傷,洶涌的出血往往使傷者尚未到達醫院就已經死亡,即使出血暫時得到控制,但一旦延誤最佳的治療時機,甚至可以危及生命。
近日,我院口腔科病房住著一位身份特殊的幸運患者。說他特殊,是因為他是一名外籍留學生;說他幸運,因為是申海主任及口腔頜面外科醫療團隊憑借著高尚的醫德、高超的醫術,將距死亡僅一步之遙的他,重新挽救了回來。
當日凌晨,一位因頸部切割傷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患者,被120送至我院急診室。當時,值班醫生馬賁主治醫師及護士迅速對該患者實施急救。醫生查體發現該患者表情淡漠、意識模糊、呼吸急促、指甲床及眼瞼蒼白,左側頜頸部有一約8cm大小不規則創口,創緣整齊,表面紗布加壓包扎,出血活躍,上方有一約4cm大小的角型創口,創緣不齊,深達肌層,出血較多。
值班醫護人員為其保持呼吸道通暢,建立靜脈通路、補充血容量,進行抗休克治療,為進一步的搶救治療及實施麻醉提供保障。這時,申海主任及邱澄宇也從家中趕到醫院,立即進入手術室參加搶救。由于患者是一名外籍留學生,身無分文,又無家長,語言不通,我院啟動綠色通道,骨科、急診外科、手術室、麻醉科、輸血科立即協助投入到患者搶救中。
時間就是生命,一刻不能拖延。盡管手術風險巨大,困難重重,但只要有一線生機就絕不能放棄。在此次爭分奪秒的手術中,申海主任率領馬賁、邱澄宇兩位主治醫師,以精湛的技術和嚴謹的救治手段,與死神打了一場艱辛的生命爭奪戰。手術過程緊張有序,各類監控儀器全面啟動,醫護人員密切配合,細致入微。歷經2個小時驚心動魄的搶救,頸內靜脈破裂口出血止住了,輸血近3000ml,患者終于轉危為安。
術后,口腔科的醫護人員為其展開了感人的“親情救治”。由于語言不通及特殊的身份,加之傷口疼痛常給患者帶來軀體折磨和精神痛苦,導致患者恐懼、緊張、情緒低落,針對患者的心理問題,醫護人員仔細觀察其非語言表達,對疼痛的部位和性質作出準確評估,解除心理顧慮,積極地接受、配合治療及其護理。另外,還可以通過聽音樂、看電視等輔助措施轉移患者對疼痛的注意力;患者現已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