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醫學認為,凡在月經前后或月經期間發生下腹部疼痛以
致影響勞動及生活者稱為痛經,痛經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
經兩類。
痛經的主要癥狀是月經來潮前12-24小時開始腰、腹部疼痛,
到月經來潮前數小時疼痛加劇,呈陣發性絞痛,并向會陰部、大
腿部放射,同時還可出現惡心、嘔吐。待經血排出后,疼痛即減
輕,一般二、三天后疼痛消失。
引起痛經的原因很多,一般都與心理精神因素有關,如情緒
激動(生氣)、抑郁、精神緊張等,有時過度疲勞、劇烈活動、
淋雨、受涼、大量服冷飲等也可以引起痛經。少女和未婚女青年
的痛經大都是原發性。這類痛經的嚴重程度與情緒有關。恐懼、
緊張、憂慮、郁悶都會使疼痛加重。
痛經固然在月經過后會自然消失,但若不采取積極的預防措
施,將會造成肉體和精神上的痛苦。首先要預防痛經的發生,做
到平時加強體格鍛煉、保持心情開朗。其次,患有原發性痛經的
青少年應對月經生理知識有正確的認識,消除對月經的恐懼、緊
張情緒,注意營養及經期衛生。另外,行經時避免過度勞累,少
吃寒涼生冷或刺激性的食物,并避免淋雨或洗冷水澡、在冷水中
勞動等。
經常痛經者平時可以服用一些調經片、痛經丸,疼痛較重時
也可以服用去痛片等。大多數原發性痛經者在婚后或生育后疼痛
即可減輕或消失。繼發性痛經的患者應及時請醫生檢查,查明痛
因,及時治療。不管是原發性痛經還是繼發性痛經,如果痛得很
嚴重,則都應該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