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在報紙中發現某位名人猝死,其原因 是急性心肌梗塞發作,而且發病年齡有越來越低的趨勢。此種病人除了本身有些危險因子(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抽煙、家族的遺傳、中心型的肥胖、體質因素、和活動量少等)沒有早期注意或是不能控制外,也常見飲食習慣不佳(如常使用高熱量、高鈉、高脂肪、酒精、低鉀、低鎂、低葉酸、低維生素、低鈣、以及攝取蔬菜水果量過少)以及吃得太快等,也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
例如一位35歲的陳先生于過年后某一天,發現突然胸悶、盜汗、全身濕冷。經友人送到某醫學中心,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然后在醫護人員細心的治療(包括緊急心導管、發現一條左前降枝冠狀動脈完全阻塞、此時經家屬及病人同意后,施行氣球擴張術并置放支架等)后情況穩定后出院。
急性心肌梗塞通常發生在剛運動完,正要休息的時候,或是早上的時候。常發生在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斑塊突然破裂產生血栓,使血管內腔發生狹窄或完全阻塞,結果造成缺血性心肌壞死,如果快速的打通阻塞的冠狀動脈,有可能使心肌壞死的部位減少。心肌梗塞 主要的癥狀為突發胸悶、盜汗、心悸、打嗝、嘔吐、惡心、虛弱、眩暈等。也有的患者沒有上述的癥狀卻突然猝死、或突發呼吸困難、心臟衰竭。約有15~20%的患者發生急性心肌梗塞時,自己毫無癥狀,尤其是老年人及年長罹患糖尿病的患者。
【飲食方面該注意的事項】
當病情緩解的最初數天,因為進食后心輸出量會增加,所以患者應從少量多餐開始,可由低鈉、低膽固醇流質開始,依患者恢復情形,再進展至柔軟、容易消化或一般質地的低鈉(每日1500毫克)、低飽和脂肪、及低膽固醇飲食,并排除容易脹氣、便秘的食物。供應的食物溫度以與體溫相符為佳,以避免心律不整。另外,含咖啡因的飲料對心臟過度刺激也應避免。
初期患者因為被限制活動(因會增加心臟工作負荷,怕會增加心肌梗塞的范圍)。若患者胃口不佳,無法攝取足夠的纖維質,可以考慮添加一些膳食纖維,配合水份攝取,增加糞便的體積與軟化,刺激腸道蠕動,以舒解排便。若有郁血性心衰竭時,需配合低鈉飲食。若患者使用排鉀性利尿劑治療,則要增加飲食的含鉀量。
當患者漸漸恢復體力活動時。回家休養時以防再次復發。應停止吸煙、有規律的有氧運動、調節飲食、降低膽固醇的攝入、保持理想提重出院飲食的三大營養訴組成的醣類45%、蛋白質20%、脂肪30%以及蔬菜水果礦物質5%。如果患者系糖尿病患者,醣類宜減少,宜增加纖維含量,尤其是升糖指數高的食物(如稀飯)。
患者需維持血脂肪在合宜的范圍,如血膽固醇低于200mg/dl,低密度膽固醇低于100mg/dl,飲食配合“。可多選擇魚類,以降低心臟病猝死的危險機率,但仍依需要量攝取,不能過量。可以豆類制品來取代部分肉類的蛋白質,可降低飽和脂肪的攝取量。體重過重者須減輕體重,以減少心臟的負擔,需配合低熱量飲食。
【可以經常攝取的食物】
增加纖維質的攝取,如燕麥、玉米片、全榖類、蔬菜和水果等。可以經常攝取富含類黃酮素的食物,如洋蔥、茶、蘋果和葡萄汁等,也可以飲用適量的紅酒。
需攝取足夠的鈣、鎂和鉀,但避免過量。增加維生素E攝取量(可能需要補充劑)。如果血中同半胱胺酸濃度高,需增加飲食中富含葉酸、維生素B2、B6、B12的飲食來源。
核果類是不錯的食物來源,也含類黃酮素、酚類、固醇、葉酸、鎂、銅、鉀和纖維,如核桃含次亞麻油酸,杏仁為維生素E的豐富來源,但所含油脂和熱量高,需謹慎食用。
服用warfarin、plavix、阿斯匹靈(aspirin)和其他抗凝血藥物者,需避免大量食用一些會增加瘀傷或出血的中藥、補充劑或食材,如丹參、大蒜精、魚油膠囊和銀杏等。維生素E為抗氧化劑,曾有研究認為可以降低非致命的心肌梗塞,但仍避免和warfarin一起服用,會增加出血的可能性。
平常多調養、再發生急性心肌梗塞的機會就會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