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楊大娘買菜時,正碰上趙大媽買桔子。趙大媽客氣,剝了一個桔子,硬塞給楊大娘。楊大娘不好拒絕,謝過后,吃了一瓣,好像有點兒爛味。她本不想再吃,但礙于面子,只好將桔子全咽下了肚。回到家里,楊大娘感覺肚子里面咕嚕、咕嚕響個不停,到中午的時候,她已經拉了3次稀水樣便,且還沒有停的跡象。楊大娘覺得,該上醫院看看了。可當她準備出門時,從未看過病的她犯難了,在她家附近有社區醫院、區醫院和大醫院,她該去哪家醫院好呢?
像楊大娘這樣,看病不知該選擇什么樣的醫院,很多病友可能遭遇過。那么,看病該如何選擇醫院呢?以下是您應該考慮的因素,供您參考。
一、能看好病,這是首要條件
看病的最終目的是看好病,因此不管醫院大小、級別高低,只要能看好病,安全有效,就可以選擇。
目前,我國的醫療機構根據技術水平、設備條件、管理水平大致分為三級,不同級別的醫院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和適應的病種。
一級醫院是直接為一定人口的社區提供預防、治療、保健、康復服務的基層醫院、衛生院,能提供便捷、經濟的基本醫療服務。一般說來,病情輕淺,病勢較緩,比較單純的普通病種,或者已經在上級醫院確診、病情穩定的疾病,適合上一級醫院,如普通感冒、感冒發燒、咳嗽、頭痛、咽痛、腹瀉、便秘、胃病、確診的高血壓和糖尿病、腦血管意外的后遺癥、關節扭傷、皮膚裂傷、一般五官科病和口腔科病等。楊大娘這種情況就可以先選擇這類醫院。
二級醫院是向多個社區提供綜合醫療服務和承擔一定教學、科研任務的地區性醫院。大多數常見病和多發病,只要病情不復雜,診斷能明確,不是特急、特重,就可以選擇區縣級醫院或二級醫院。
三級醫院是向幾個地區提供高水平專科性醫療衛生服務和執行高等教學、科研任務的區域性以上的醫院。一般而言,特急、特危重的病最好去急救中心或者三級醫院;一、二級醫院不能確診,或療效不好的慢性病及疑難雜癥病人也應該到三級醫院。
需要醫生指導用藥的慢性病、疑難雜癥、長時間未確診或久治效果不佳的病人可以到三級醫院掛醫生號。
可能為傳染病、精神病、腫瘤或者其他專科病者,以及在各綜合醫院確診為專科病者,應該去專科醫院。
二、就近方便
在能看好病的前提下,醫院越近越好,可以省去舟車之勞、奔波之苦,特別是急病、重病,時間就是生命,早一分鐘到醫院,就多一分搶救的希望。另外,醫院越方便越好,又能看好病,又能省去許多煩瑣的就診程序,那是最佳選擇。如果一個普普通通的、完全能在一、二級醫院看好的病,為了追求“名醫、名院效應”,盲目選擇大醫院、醫生號,從掛號開始起,就排長隊,甚至還要起黑早排隊掛號,那就不是明智的選擇。對大多數病友來說,離家最近、就醫環境相對寬松的當數一、二級醫院,故普通病種、常見病和多發病的非危重時期,可以首選這些醫院。
三、舒坦省心
在能保證看病療效和就近方便的前提下,醫院的服務態度和環境條件也是一個該考慮的重要因素,如醫生護士是否認真負責,是否熱情周到,檢查用藥是否為病人著想;院內診療環境是否清潔安靜、住院條件是否舒適滿意,是否符合基本要求。如果服務態度惡劣、環境條件差,那這樣的醫院即不舒坦,又不省心,沒病也會氣出病來,就該排除在外。
四、花費少
用最少的錢看好我們的病,是每一個患者的希望。而看病的花銷,與醫院的選擇有很大關系。如果選擇沒有診療能力的醫院,那花再多的錢也沒用。如果能在小醫院看好的病,卻選擇大醫院、名醫生,因醫院和醫生級別越高,部分項目收費越高,那也會使自己看病的成本增加。如果能在小醫院看好的病,選擇的也是小醫院,但碰上了沒有“良心”的醫生,那也會增加不必要的開銷。因此,看病時,應該選擇有“信”的醫院,有“良心”的、可靠的醫生。一般說來,在療效可靠的情況下,基層醫院要比大型綜合醫院的花費要少,且在基層醫院更容易建立比較穩定的醫患關系。
總而言之,看病選擇醫院,應以能看好病、就近方便、舒坦省心、花費少為原則。不管大病小病,都上最好的醫院,找最好的醫生,住最好的病床,用最好的藥物,或者看病總從基層醫院看起,看不好再一級、一級往高級醫院轉,這都不是明智之舉。
該如何選擇醫院,有這樣一段順口溜,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選擇醫院有訣竅,醫院選錯添煩惱;病輕單純進社區,常見多發二級跑,病重復雜三級瞧,疑難雜癥醫生找,專科專病要區分,區分得當效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