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早期癥狀,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遺傳因素、免疫功能紊亂、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種致病因子作用于機體導致胰島功能減退、胰島素抵抗等而引發的糖、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綜合征。
常見的糖尿病腎病疾病的護理方法有:
(1)皮膚護理:糖尿病性腎病患者皮膚組織內含糖量增高,宜于細菌繁殖,再加上尿素霉沉積,對皮膚刺激,患者常有瘙癢不適,并影響睡眠,且抓破皮膚后,極易感染,故可應用溫水擦洗。保持皮膚清潔,忌用肥皂和乙醇。勤換衣褲、被單。對臥床者要盡可能做到隔天用溫水擦浴1次,出汗后及時擦洗更換內衣,排便后及時給予肛周及會陰部清潔,并注意不要擦破皮膚,每周洗頭1次,皮膚干燥,涂護膚油加以保護。保持口腔清潔,防止牙齦及口腔黏膜發炎,早晚給患者用3%過氧化氫溶液擦洗口腔,早晚餐后必漱口,去除口臭,減少惡心,防止細菌和真菌生長。
(2)足部護理:糖尿病性腎病患者,通常伴有血管病變,可引起肢體缺血或血管阻塞,在感染或外傷的基礎上易發生組織壞死。因此,每晚用溫水(39~42℃)泡腳20min,然后用軟毛巾輕輕擦干,防止任何微小損傷。趾甲不宜過短,以免損傷甲溝引起感染,遇趾甲干燥變脆時,可涂植物油或復方硼砂溶液浸泡。經常觀察足背動脈搏動,皮膚色澤彈性。不要穿太緊的鞋,鞋的通透性要好。一旦出現足部病變應盡早治療。
(3)水腫及褥瘡的護理:糖尿病性腎病患者因長期低蛋白血癥,易發生水腫,加之血管病變引起精神營養不良,易導致皮膚破損,甚至發生褥瘡。因此,應對癥處理,對水腫輕者,限制活動;重者,臥床休息,抬高下肢,做各種穿刺前皮膚要嚴格消毒。肌內注射、皮下注射應先推開水分后進針,使穿刺點不在各層組織的同一位置上,穿刺后用無菌棉球給予皮膚按壓,至液體不外滲為止。預防褥瘡,應經常更換體位,保持床位清潔、平整,經常按摩受壓部位,對已出現褥瘡的患者,按常規治療,可用紅外線照射局部,必要時給予換藥。
以上就是糖尿病醫生介紹的關于糖尿病患者應該如何預防的知識,中華網健康頻道祝你早日康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