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最早的針灸——砭石就已出現。距今8000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人們已掌握挖制磨制技術,能制作出比較精致的、適合刺入身體以治療疾病的石器。針灸的形成具有鮮明的漢民族文化與地域特征,是基于漢民族文化和科學傳統產生的寶貴遺產。
傳承有序:針灸醫學最早見于二千年多前的《黃帝內經》一書。《黃帝內經》說:“藏寒生滿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術。之后歷朝歷代都出現了非常經典的論述“針灸”治病的醫術,比如扁鵲所著《難經》、孫思邈所著《備急千金要方》、楊繼洲所著的《針灸大成》等。
1、毫針刺法
把毫針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治療疾病。
2、艾灸法
用艾絨放置在體表的穴位部位上燒灼,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目的。
3、拔罐法
排除罐筒內空氣以形成負壓,使其吸附體表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4、其他刺法
包括三棱針刺法,皮膚針刺法,皮內針刺法,火針刺法,芒針刺法,電針刺法。
5、現代刺灸法
包括穴位激光照射法,穴位貼敷法,穴位埋線法,穴位磁療法,穴位注射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