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一種毀滅性的禽類烈性疫病,各品種和日齡家禽及野禽均可感染,發病率及死亡率可達100%。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由于禽流感病毒耐低溫能力強,加上秋末候鳥遷徙傳播病原,所以冬春寒冷季節是高發時期,冬季養禽要特別注意預防。
癥狀急性暴發感染常無特定臨床癥狀,短時間內可見食欲廢絕、體溫驟升、精神高度沉郁,伴隨著大批死亡。病程稍長,病禽頭和面部水腫,冠和肉垂發紺,頭頸后仰,轉圈,抽搐,腳鱗出血,下痢,流淚,咳嗽,打噴嚏等。
當禽群發生急性成批死亡,同時出現以下任意一種或幾種癥狀、病變時,即可懷疑為高致病性禽流感:腳鱗出血、雞冠出血或發紺,頭部和臉部水腫,肌肉和其他組織器官廣泛嚴重出血,明顯的神經癥狀(適用于水禽)。
預防首先要做免疫接種。事實證明,免疫接種重組禽流感病毒滅活疫苗是目前預防高致病性禽流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雛禽14日齡后首免,60日齡二免,種禽及蛋禽產蛋前1個月加強免疫1次。養禽大戶(場)接種20天后,應抽樣做免疫抗體檢測,監測免疫效果。
二是養禽場強化生物安全措施,選址要遠離居民區、交通要道、其他動物飼養場及野生鳥類、水禽棲息地等;對籠舍及環境定期消毒,在冬季高發期,每天帶禽消毒1次。季銨鹽類消毒劑、二氯異氰尿酸鈉、過氧乙酸、碘制劑等對禽流感病毒均有很好消毒效果;嚴防帶有病菌的家禽、種蛋、車輛、用具、飼料、人員等進入場內;散養戶要組織起來,以自然村為單位,每隔15天對環境全面消毒1次,每星期消毒籠舍1次;禽類糞便、病死禽及污染物品等要無害化處理。糞便應定點堆集、密封、發酵。病死禽及污染物必須深埋(坑深1.5米并在坑內撒生石灰或消毒藥水)或焚燒。
三是加強飼養管理。保證合理的飼養密度,良好的通風條件,飼喂優質干凈的飼料。做好防寒保暖,防止冷應激,保持晝夜溫差不超過5℃,特別注意雛禽保溫。
四是做好人員防護。接觸病死禽時要穿防護服,戴口罩及手套,事后及時洗澡更衣消毒,污染過的衣物要煮沸消毒。食用禽肉禽蛋須充分煮熟。
五是一旦懷疑發生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要立即向當地獸醫主管部門或政府報告,不能擅自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