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一律免費的甲流治療政策或將調整,衛生部衛生應急中心副主任梁萬年7月6日稱,在甲流醫療費用的管理上,衛生部等正在研究不同的辦法,對不同類別的人,要綜合考慮他的醫療保險情況以及相關人員的情況。
孔同:大家好,歡迎收看這一期的解放網《內容工場》,我是孔同,坐在我身邊的兩位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李光一老師和支玲琳小姐。
今天我們將會與大家探討本周的時事話題。今天我們看到的是一條流傳很長時間的“甲流”新聞,之前一律免費的我國“甲流”治療政策可能會進行調整,在“甲流”的醫療費用管理上面衛生部說正在研究不同的辦法,對不同類別的人綜合考慮醫療保險以及相關人員的情況酌情進行收費。“甲流”治療到底應不應該收費?這樣的消息也是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今天問一下兩位嘉賓,你們覺得“甲流”治療應該收費嗎?
孔同:我猜想這樣的新規定是因為現在“甲流患者”越來越多,是不是我國的財政機構難以負荷了?
李光一:不應該這么看,原來我們對“甲流”的警惕性比較高,對它嚴防死守,現在越來越證明全世界嚴防死守的程度遠遠沒有我們做得這么好。最近我們發現會傳播到“甲流”的人越來越多,但是它威脅到生命的比例蠻低的,
目前,我們還沒有看到在我國境內因“甲流”而死亡的病例,“甲流”對人類生命的危害性比我們預估的要低一點。當“甲流”對人的生命安全影響不是很大的情況下,衛生部門就開始傳遞一個信號:既然“甲流”對人的生命危害不那么大,但是患者面又比較廣的情況下,可能要采取患者自己要掏一點錢來治療的方法。比如艾滋病也是傳染的,很多費用也是患者要出一點的,包括肝炎,急性的傳染病也是一樣,很少有傳染病治療是全部由國家買單的,只有當這種傳染病對整個人群會發生極大的危害,且因為經濟能力不夠,而對他人危害更大的情況下,政府要買這個單。
衛生部門官員提出這個想法,恰恰是給我們公眾一個比較令人安心的說法,“甲流”沒有原來想象的那么可怕。
孔同:有兩位網友給我們這樣的提問,有網友說國庫充盈為什么不能為百姓治病?治療“甲流”的費用在五千到六千元左右,如此高昂的費用到底要百姓支付多少?
李光一:我相信每個地區都會不一樣,“甲流”的自付段應該會比其他的病承擔的費用更少。在我們國家再多的錢,一旦除以人口就非常低了。我最近看了一個材料:我們國家最晚到明年,經濟總量超過日本,我們提早完成了胡錦濤主席在十七大提出的我們到2020年GDP翻一番的目標,但是我們的人均GDP的水平只占全世界的60%都不到,所以再多的錢給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一平均永遠就不多了。
支玲琳:我認為衛生部官員的講法背后隱藏的是:之前我們認為“甲流”是像“非典”一樣,不僅是應該免費,而且甚至是有一點癥狀,檢查費用都應該是免費的。如果“甲流”是“非典”這樣的級別,且因為費用而不去會造成更大的危害,這樣的話是應該免費推行下去的。
現在衛生部官員講了對“甲流”更多的是像感冒那樣的治理,我倒是覺得對于“甲流”的認識更加客觀,更加科學了。我前一段時間從加拿大和美國回來,美國今年因為流感死亡的比例比去年同期都是要低的,在美國“甲流”患者要比中國多,但是更多的是作為常規感冒來治理的。我認識兩位在上海外資企業工作的朋友,自己本身在美國得了“甲流”,去美國醫院治好了現在回來了,他說“甲流”沒有什么,只是比一般的感冒難受一點。
美國作為一個公共醫療體系比較健全的國家,它對于“甲流”的認識尚且如此,可能我們有時候的”全民大搜查”,”堵住國門”這樣的策略,現在轉為到社區監控,轉為到常規治療,倒是一個科學合理轉變的方向。
李光一:醫療對中國來講一定是稀缺資源,為了一個人的免費造成十個人的不免費,我覺得還是讓個人多承擔一點。
支玲琳:今后再出現類似的傳染疫情還是實行公共財政和個人分擔,比如以前的結核病,艾滋病等等,個人也要承擔相當一部分的,排查階段無論對個人還是對公眾都是非常重要的階段,公共財政還是應該適當的買單。
孔同:有網友說,目前百姓對于醫療制度有各種各樣的不滿,如果要進行收費的話是不是讓百姓對政府有更多的失望?幾千塊錢對于有錢的人無所謂,但是對于經濟條件困難的人壓力更大一些,也有人提出疾病會產生幾次突變,現在這樣做會不會有點掉以輕心了?我覺得有關于“甲流”的疫苗也會很快的出來,相信這個病也會很快得到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