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在11月9日下午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肖傳國創立的“肖氏反射弧”手術“尚未取得循證醫學證據,對這個技術是否適用于臨床應用,還要充分論證。對上述手術產生的醫療糾紛,應按照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處理”。
“肖傳國事件”后,一些患者和醫生質疑“肖氏反射弧”手術,但一直停留在“學術爭論”層面,消費者的維權并無進展。衛生部的此次調查結論將對患者維權有利,目前已有3名肖氏手術的患者向法院起訴了實施手術的醫院,其他患者處于觀望狀態。
但是,“肖氏反射弧”事件中猶有讓人“意猶未盡”之處:既然對這個技術能否適用于臨床應用還要充分論證,為什么不預先叫停它?
新手術跟新藥物一樣,臨床應用前都應嚴格試驗。既然“國內權威的醫生們認為脊髓神經損害患者的排尿問題是一個有臨床需求、技術難度很高、國際醫學界尚未完全攻克的醫學難題”,那就不要讓病患者當小白鼠,該嚴格按醫學規程辦的,就按醫學規程辦。
還有一個問題,如果不是肖傳國采用黑道手段襲擊方舟子,“肖氏反射弧”會成為全民關注的熱點話題、衛生部門會及時啟動對該手術的調查程序嗎?
顯然,“肖氏反射弧”可謂“自作孽,不可活”,它的覆滅似乎是“純屬偶然”的“自殺”事件,但從中是否折射出相關部門的管理松弛呢?如果是,在下次衛生部門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希望能夠看到對“肖氏反射弧”采取的更雷厲風行的懲治手段,比如啟動問責調查,并盡快向公眾公布調查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