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貝事件后,看看所有評論,無非是兩大傾向:一是王貝夠美了,何必再整形;二是整形醫生太無良,奪走了花樣年華王貝的命。
對于前者,我想說,美與不美很主觀,也很社會,而且時時在變,我們不便以自己的衡量標準衡量他人的感受。從超女舞臺走出來的江映蓉前不久就發表過自己的感想:“每個人都想追求更美,王貝或許是想讓自己更加完美。”當被問及自己是否也有整容意愿時,江映蓉委婉地說,一個人追求美不是錯,“王貝的出事只是一個意外”。可看出,江映蓉對于王貝為美而整容是不反對的。作為一名與整形行業打交道多年的記者,我從不反對別人的求美心,因為我知道,美不美不是我能為她斷定的,尤其在某些行業。
對于后一種傾向,對整形醫生的要求,這則是需要行業規范的。如果作為記者,能推波助瀾一下,已經深感安慰了。更能推波助瀾的,是這些如王貝般倒在整形行業規范路途上的犧牲者。
其實,整形安全談了十多年,從第一例整形手術開始,就有了整形安全與否的思量;在第一例整形致死案曝光時,就有了“整形存風險”的說法。可惜的是,整形安全這些年來僅被小范圍地強調過,即使是“奧美定”注射隆胸事件的爆發,也沒能讓以加強整形安全為目標的法律法規落地生根。
應該說,整形安全像早年的食品安全,無論做得多么明目張膽,沒有媒體的集中曝光,不出大事,沒人會管。慣性如此,無論在哪個領域。王貝事件發生后不久,武漢市江岸區衛生局負責人就對前來采訪的媒體說:“不過就是一個‘超女’,這個點在這里是吧。”
沒錯,正是王貝“超女”的身份,讓這件原本就不該被等閑視之的事件得到了應得的重視。真要感謝“超女”身份的王貝,感謝她身邊那些堅持不接受金錢“蔽目”、恐嚇“掩口”的朋友們,讓這事得以曝光,得以引起全國關注,得以引發所有人對整形安全的高度關注。
據悉,就在王貝出事前,“中國醫療整形美容行業監管工作座談會暨行業發展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衛生部副部長馬曉偉表示,中國的整形美容這一“朝陽行業”的行業規模已無法滿足市場規模,無證行醫、跨專業行醫、非法行醫、廣告虛夸等現象大量存在。2002年頒布的《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相對粗略,未得到真正執行,相關監管規范的修訂也要開始進行。緊接著的王貝事件,相信可使修訂案制訂的速度加快。而記者最新獲悉的消息是,本月中,衛生部將在廣州舉行整形美容工作會議,修訂《美容醫療機構、醫療美容科(室)基本標準(試行)》,加強對整個行業的規范和監管力度。衛生部選擇這個時候大談整形行業規范,絕少不了王貝的功勞和推波助瀾,雖然這一代價非常慘痛和讓人惋惜。讓我們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