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有關襄樊追查“湖北遠山乳業有限公司”三聚氰胺嚴重超標玉米奶的事件,牽動著社會的敏感神經。但監管部門調查發現,這批“勾兌”了青海“東垣奶粉”的問題玉米奶產于湖南湘潭。監管部門說,“問題奶”歷經市場消化、退貨銷毀、緊急召回封存,依然藏身商店貨架的可能性很小。湖南省和湘潭市,也對湘潭“遠山乳業”和奶粉供應商采取了執法行動。這一表明三聚氰胺“陰魂不散”的事件,折射出“涉乳”飲料業在原料控制、合格證管理、品質檢驗等環節進退失據的尷尬困境。
“張冠李戴”的“三聚氰胺玉米奶”
最近幾日有消息稱,湖北襄樊市工商部門正在追查“湖北遠山乳業有限公司”生產的乳酸玉米奶,這批奶三聚氰胺含量高達每公斤4.8毫克。
此時,位于湖南省湘潭市城郊緊靠京珠高速公路的湘潭市遠山乳業有限公司風波驟起。21日夜,記者在這家原本主產花生奶等植物蛋白飲料的企業偌大的廠區看到,生產車間、原料倉庫等漆黑一片。廠里留守人員說,工人們已經放假回家,而包括中層管理人員在內的一批企業負責人,如今都在湘潭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接受調查。
與“遠山乳業”的冷清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子夜時分,湘潭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辦公樓很多辦公室還燈火通明。湘潭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局長李洪衛、副局長陳偉華在辦公室告訴新華社記者,連日來的調查,湘潭“問題玉米奶”的來龍去脈已經基本查清。
據了解,今年5月至6月,“遠山乳業”一新聘技術人員提出按照新配方生產“遠山牌”乳酸玉米奶。這種飲品除了需要玉米原漿等原料,還需要按照千分之二左右的比例添加奶粉調整口感。為此,公司從其長期合作伙伴長沙高橋大市場宇翔食品添加劑商行購進了一袋25公斤裝青海“東垣奶粉”(批號20100513),外加2公斤“東垣乳粉”散裝樣品。先后配制、分銷乳酸玉米奶309件(規格500毫升/瓶,每件15瓶)。11月7日,湖南省疾控部門在食品安全風險調查中,在企業主動送檢的樣品中,查出有玉米奶三聚氰胺超標。
截至11月21日,湘潭市和湖南省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檢驗結果顯示,“遠山乳業”使用的青海“東垣奶粉”三聚氰胺含量嚴重超標,達每公斤68毫克。但目前封存的6月1日、15日兩批乳酸玉米奶,尚未檢出三聚氰胺成分。考慮到“遠山乳業”同期還使用了部分鮮奶作為原料加工玉米奶,湘潭市質量技術監督部門22日決定將手中封存的所有玉米奶逐箱檢驗。
先是“不知情” 后又刻意隱瞞
“遠山乳業”董事長戴湘嘆息著說,這批玉米奶一上市,就麻煩不斷。各地經銷商普遍反映出現脹包、變味等質量問題,有的經銷商退貨,有的下架,銷售情況很不理想。
湘潭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醫生說,“遠山牌”乳酸玉米奶可能在生產環節滅菌溫度控制不當。各種調查反饋信息顯示,這批貨在今年9月30日前因為各種質量問題經銷商退貨達到192件。11月8日監管部門開始采取行動后,企業派車分赴湖南、湖北等各地,收回了59件零6瓶,其余的銷售給了個人或者在經銷商手上被就地銷毀。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遠山牌”乳酸玉米奶仍在市面上流通的可能性很小。
考慮到青海“東垣奶粉”三聚氰胺問題東窗事發是在今年7月,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調查認為,“遠山乳業”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使用“問題奶粉”作為原料生產乳酸玉米奶。而在7月8日湘潭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全市排查青海問題奶粉時,“遠山乳業”生產現場負責人面對上門調查的執法人員,簽字畫押稱企業沒有使用奶粉作為原料生產飲料。但隨著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在廠房一角發現剩余的21公斤“東垣奶粉”,“遠山乳業”隱瞞違規之嫌浮出水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