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是只下金蛋的雞
幾乎是在國家藥監局下退市令的同時,太極集團董事會發布公告,從即日起,公司停止減肥藥曲美在中國的銷售。
作為西布曲明在國內最著名的仿制品種,2000年問世以來,曲美不但一度占據了這一市場的大半份額,更成為太極集團的利潤和品牌代表。
資料顯示,曲美正式上市前,太極集團就通過“拍賣區域經銷權”的方式迅速地占領終端市場。2001年,曲美銷售額為3981.76萬元,一年之后的2002年,在“黃色風暴行動”等市場營銷拉動下,銷量迅速攀上4億,幾乎把持國內減肥藥市場的一半份額。
業內一位知名醫藥營銷人士在接受本報采訪時透露,在一段時間,曲美是被太極集團放在第一位的A產品。太極集團投入巨額科研費用在全國50家大型醫院的內分泌科研究曲美療效,“甚至搬出了國內最權威的協和醫院內分泌科的頂級學術權威。”他說。
而盡管一路爭議不斷,但在近10年的時間里,曲美對太極的貢獻卻始終濃墨重彩。
但由于全球對西布曲明不良反應的重視,曲美的銷量也開始經歷下滑,2007年前10個月,曲美銷售額為3.1億元,而當年太極集團為曲美投入的廣告費為1.5億元。市場拓展的收效日漸式微,加上質疑聲音不斷,讓曲美變得“食之無味”。
“這些年國際上西布曲明的不良反應聲音越來越大,企業心里也明白政策早晚是要收緊的,一些企業已經在產品線上有所調整了,但是這一天真到的時候,短期的影響還是很難消除的。”前述營銷醫生告訴記者。
昨天,記者在太極集團網站的產品目錄中已找不到曲美。
處方藥被忽悠成保健品
自上市之日起,曲美就將醫院市場和終端零售連鎖藥店作為主要的兩個渠道,但盡管作為處方藥物,從市場表現來看,其藥店終端的表現一直都好于醫院市場。
“藥店銷售好的原因,一方面是它的短期療效確實比較明顯,另一方面,和他們一直堅持的廣告營銷投入有很大關系。”昨日,曲美某省的總代理商接受本報采訪時透露,在上市的前幾年,曲美大部分的銷售收入都來自零售終端。
“盡管有藥監局處方藥需憑醫生處方的規定,但是在藥店購買其實都很順暢,不僅如此,還有買一送一等大幅度的優惠活動,還會根據時令贈送不同的贈品,比如夏天時候送的天堂遮陽傘等等,促銷效果非常好。”上述代理商告訴記者。
太極集團還進行鋪天蓋地的媒體宣傳攻勢,其中不少被曝違法。
2007年6月4日,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通報3月份13種違法藥品廣告包括,太極集團涪陵制藥廠生產的鹽酸西布曲明膠囊(曲美)廣告,禁止在大眾媒介發布廣告;2010年,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近日印發第四期違法藥品廣告公告,太極集團重慶涪陵制藥廠有限公司“鹽酸西布曲明膠囊”虛假宣傳也被曝光。
正是在這樣的營銷策略下,不少人以為曲美是一種保健品,而非處方藥。如果急于減肥的人過量用藥,就會導致精神異常等嚴重后果。
目前相關藥企進行了藥品的召回和退售,但是針對藥品帶來的已經發病的患者的賠償,目前仍然是一個社會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