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人關注“蜱蟲病”有了新進展。9日,衛生部指出,初步認定該病與一種新亞型布尼亞病毒有關。
省疾控中心醫生表示,新病毒只是新被發現,此前早已存在,攜帶此種病毒的蜱蟲到底有多少,是否還有其他動物攜帶等還有待研究。目前,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高發季節已過,不過我省疾控網絡將繼續嚴密防范。
“蜱蟲病”初步判定元兇
前陣子,“蜱蟲病”事件備受人們關注,一些人被蜱蟲咬死。
這些人以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為主要表現癥狀,疾病主要傳播途徑為蜱蟲叮咬。
衛生部9日指出,初步認定疾病與一種新亞型布尼亞病毒有關。
由于該病毒命名和進一步確認工作還在進行之中,暫以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命名此病毒感染所致疾病。
衛生部還發布了新《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防治指南》。
今年5月,中國疾控中心在湖北、河南兩省的部分地區啟動了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病例監測工作。檢測發現,兩省報告的大部分病例標本中存在一種屬于布尼亞病毒科的新病毒感染,并初步認定檢測發現的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病例與該新病毒感染有關。
新病毒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這種病毒究竟是啥?會不會像“超級細菌”一樣“刀槍不入”?
“新指南”中指出,新發現的病毒屬于布尼亞病毒科白蛉病毒屬。布尼亞病毒科病毒抵抗力弱,不耐酸,易被熱、乙醚、去氧膽酸鈉和常用消毒劑及紫外線照射等迅速滅活。
“新病毒并不是指新出現,它肯定一直存在,但剛被發現。”省疾控中心副主任許汴利介紹,到底攜帶布尼亞病毒的蜱蟲比例有多少,是否還有其他動物攜帶,都有待進一步研究。
平常生活中,哪些人應防范這種病?
許汴利說,在河南、湖北、山東、安徽、遼寧、江蘇等省發現的病例,主要分布在山區和丘陵地帶的農村,呈高度散發。人群普遍易感染,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區生活、生產的居民和勞動者以及赴該類地區戶外活動的旅游者感染風險較高。
尚未發現人傳人的證據
這種病會不會傳染?
許汴利說,這一病毒的傳播途徑也尚不確定,但已從病例發現地區的蜱中分離到該病毒,部分病例發病前有明確的蜱叮咬史。尚未發現人傳人的證據。根據極個別病例推斷,急性期病人血液可能有傳染性。
目前,雖然該病發病高峰期已過,但我省將按照衛生部要求,各級醫療機構發現符合病例定義的疑似或確診病例時,暫參照乙類傳染病的報告要求于24小時內通過國家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進行網絡直報。
“參照乙類傳染病報告,并不是說它的傳染性多厲害,只表明國家重視。”許汴利說。
目前,對于“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病人,省疾控中心要求各地每天網絡直報。同時,省疾控中心將定期不定期督導抽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