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在臨床上也稱為頸椎綜合癥、頸椎增生性關節炎。它是一種緩慢進展的退行性疾病,多見于四五十歲以上人群。可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我發現周圍越來越多的同學都已出現了頸椎病的征兆或癥狀,也是椎間隙狹窄的受害者。 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學生頸椎病的高發呢?
1.頸椎本身的脆弱性
頸椎位于頭部、胸部與上肢之間、又是脊柱椎骨中體積最小,但是靈活性最大、活動頻率最高、負重較大的節段,由于承受各種負荷、勞損,甚至外傷,所以極易發生退變,且誘發或促使頸椎其它部位組織退變。
人的頭部重量一般為人體重量的1/14—1/10,人在每天24小時的生活當中,除了8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頭部重量都要由頸椎來承擔。經試驗驗證,伏案工作、寫字看書時,頭部一定會向前傾斜45度左右,此時椎間盤所承受的壓力是10公斤左右。長度僅15厘米的頸部關節需要承受如此壓力,是使頸椎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2.長期的伏案工作和無節制地操作計算機
作為學生,學習是最主要任務。隨著課業負擔的加重,伏案成了最標志性和最基本的姿勢。調查中發現,伏案一小時不活動的學生占39%。隨著網絡的普及,計算機也成了生活中學習和娛樂不可缺少的工具。但頸椎正常的生理彎曲是向前彎,低頭工作時間過長并長期保持單一姿勢,不僅造成頸椎間盤內的壓力增高,而且也使頸部肌肉、韌帶長期處于緊張狀態,容易受牽拉而導致勞損,椎體前緣相互磨損、增生、再加上扭轉、側曲過度,容易導致進一步損傷,發生頸椎病。 3.不正確的坐姿
據調查,持不正確學習姿勢的學生占總數的70%—80%,具體表現為學習時頭部過低、歪頭、端肩、頸部過分前伸和前屈。學生們長期在這種姿勢下學習,不但容易疲勞,患近視、駝背,而且是頸椎病的高發人群。
從小學一入學起,學校就一直要求保持正確的學習姿勢,堅持三個一,即頭離桌一尺,胸離桌一拳,手離筆尖一寸,對于小學生而言,三個要求實在難以做到。為什么學生不能保持正確的學習姿勢呢?反復實驗發現主要是書平放在桌面上造成的。當視線與所視物體呈垂直角度時,在視網膜上的成像最為清晰,稱為生理視角,學生在學習時為了追求最為清晰的視角就只能低頭,這就是學生無法按教師和家長要求去做的原因,也是三個一不科學之所在。
4.沉重的書包
據調查,發現一年級小學生的書包重量在3公斤左右,小學六年級書包重量就增加到6.5公斤左右,到了初中一年級達到驚人的9.6公斤,高中畢業生的書包重量還會有所增加。
對于處于生長發育階段的學生來說,我們頸部所能承受的重量應該在5公斤左右。按照這個標準,小學生們的書包重量還基本符合要求。而隨著臨近畢業、課業負擔增加,我們的書包越來越重,到了初一書包重量就猛增到身體承受能力的近2倍。這也導致初中一、二年級的學生頸椎病發病率較高。 5.枕頭的不適和睡姿的不正
人體的脊柱,正面看是一條直線,側面是具有4個生理彎曲的曲線。枕頭的作用是睡覺時墊在頭頸部下面,使頸椎在睡覺時也維持大致正常的生理曲度,并使頸項部組織器官與整個人體一起放松與休息。目前,我們所用的枕頭基本上以長方形的扁平枕為主,這種枕頭雖然美觀大方,但并不一定完全符合人體的生理需要。 長期使用高枕使頸部軟組織過度緊張、疲勞,易發生落枕,久而久之還會造成頸部的骨骼出現形態上的改變。若喜歡無枕睡眠或者枕頭過低,會使頭部充血,容易造成眼瞼和顏面浮腫、脹、煩躁、失眠等不適癥狀。 過硬的枕頭,與頭的接觸面積減少,壓強增大,頭皮會感到不舒服;而枕頭太軟,難以保持一定的高度,會導致頸肌過度疲勞和影響呼吸的通暢,不利于睡眠。
不正確的睡眠姿勢,可能使人在睡眠時也感到頸部不適,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次日清晨仍感到頸部酸脹、疼痛、無力、不適等。長期的睡眠姿勢不良會誘發或者加重頸肩部疼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