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醫生經常用“沉默病”來比喻“骨質疏松”,這是因為骨質疏松早期沒什么癥狀,隨著病情加重,漸漸才出現全身沒勁、腰酸背痛等不適感,然后才會有骨頭疼痛、身高變矮、掉牙、駝背等明顯的骨質疏松癥狀。
認識:骨骼疏松難以完全復原
對骨質疏松癥的定義我們可以這樣理解:
骨量減少,包括骨礦物質和其基質等比例的減少。骨微結構退變,由于骨組織吸收和形成失衡等原因所致,表現為骨小梁結構破壞、變細和斷裂。骨的脆性增高、骨力學強度下降、骨折危險性增加。
骨質疏松的臨床表現一般有:
疼痛: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最常見的癥狀,以腰背痛多見,占疼痛患者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兩側擴散,仰臥或坐位時疼痛減輕,直立時后伸或久立、久坐時疼痛加劇。
身長縮短、駝背:每個人有24節椎體,正常人每一椎體高度約2cm左右,老年人骨質疏松時椎體壓縮,每椎體縮短2mm左右,身長平均縮短3~6cm。
骨折:這是退行性骨質疏松癥最常見和最嚴重的并發癥,它不僅增加病人的痛苦,加重經濟負擔,并嚴重限制患者活動,甚至縮短壽命。
呼吸功能下降:肺功能隨著增齡而下降,若再加骨質疏松癥所致胸廓畸形,患者往往可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癥狀。 共2頁 [1] [2] 下一頁 |